一、学校简介
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始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学校数易校名,几度分合,历尽变革。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高新区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校园内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环境清新宜人。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学校设有15个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装备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应用技术学院和研究生(论坛) 学院。2个教学部,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体育部。学校设有44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有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56人,研究生导师194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17人,副教授29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3人,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学校总占地面积1767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及一批现代化高水平实验室。图书馆面积3.9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16.5万册,具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学校建设了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并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大学生文体中心。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5889人,其中硕士生1382人,本科生24190人,继续教育学生7305人。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70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辽宁省兵器科学技术中心、辽宁省先进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省高速切削工程研究中心、通讯与网络工程中心等国家、省、市、校级科研机构及1个市级大学科学园。学校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同步协调发展的科研格局。学校研制开发的条形码、飞锯机、大型螺旋活套等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享有进出口贸易权,是沈阳市“火炬型科研院校”。
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载春华秋实。沈阳理工大学继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国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三、招生领域
招生领域代码 |
招生领域名称 |
430102 |
机械工程 |
430105 |
材料工程(化工环境) |
430111 |
控制工程 |
430112 |
计算机技术 |
430126 |
兵器工程 |
注:化工环境方向专业挂靠在材料工程领域招生
四、招生计划
2010年我校招生名额不受限制,学校可自行确定各工程领域的招生名额。
相关专业领域专业方向:
机械工程 |
材料工程 |
应用化学 |
环境工程 |
计算机技术 |
兵器工程 |
控制工程 |
高速切削及数控加工技术 |
金属的凝固与液态成型新技术 |
能源材料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
弹箭及其引信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
新材料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 |
焊接工艺及控制 |
功能材料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数据/信息融合技术 |
远程弹理论分析及结构设计 |
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监控技术 |
微制造与信息装备技术 |
难变形材料的塑性成型 |
轻金属表面处理 |
环境友好功能材料 |
网络管理技术 |
弹箭有限元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 |
先进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 |
自动装配技术 |
特种塑性加工技术及计算机模拟 |
涂料制造 |
环境评价 |
系统监控技术 |
弹箭发射和飞行振动的计算分析及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
强流电子技术研究 |
机械系统测控技术 |
材料表面特性及改性技术 |
表面精饰 |
环境监测 |
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 |
穿、破甲弹设计及浸彻理论研究 |
虚拟仪器与信息处理 |
机械系统检测与信号分析 |
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
胶粘剂 |
光催化技术 |
工作流管理 |
兵器新材料及工艺研究 |
智能仪表与控制装置 |
数字化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新型功能材料及应用 |
有机合成技术 |
环境规划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终点弹道和毁伤效率分析 |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 |
现代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 |
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应用 |
润滑技术 |
环境生态 |
电子对抗技术 |
新原理弹药技术研究 |
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理论及应用 |
机械智能控制与检测技术 |
医药与选矿药剂制备及应用技术 |
|
|
通信技术 |
弹药专用生产工艺及设备 |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
|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
|
|
引信可生产性设计 |
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
|
|
|
|
|
引信系统安全性分析 |
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 |
|
|
|
|
|
引信自动装配技术研究 |
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
五、考生报名
1.考生在报考前对自己进行资格自审,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条件,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2.报名方法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即报考者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然后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照相、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上旬。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6月30日前公布网报具体时间和网址。(请登陆中心网址http//www.cdgdc.edu.cn
/zz10.html查询)
3.网上报名后请于7月中旬到7月20日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到指定地点现场交报名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到现场照相、确认报名信息时须持本人身份证(军官证)、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交研究生学院。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未到现场确认报名信息者,网上报名无效。
报考者仔细核对现场确认时当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确认无误后,签名确认。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于现场确认一周后交研究生学院。
4.考生一般应在辽宁省参加报名和考试。如有特殊情况要求申请在工作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报名、考试的,须经我校同意。考生本人到考试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报名时间以辽宁省招办规定时间为准。
六、考试方式及时间
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全国联考的时间为2010年10月30日,10月31日。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相应专业学位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我校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应专业学位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考试时间暂定为12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我校接受持有2009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报名。持有2009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七、录取
学校根据考生的“GCT-ME”成绩和综合测试结果,综合择优录取。
注: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八、培养方式及学费
1、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将根据培养目标,并充分考虑推荐单位的需要,由有关单位协商确定。课程结束后,可转入论文阶段。学制3-5年,其中在校本部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2、学费
机械工程: 23000元/人
材料工程(化工环境): 23000元/人
控制工程: 23000元/人
计算机技术: 23000元/人
兵器工程: 23000元/人
九、参考书目
1.全国联考参考书目
2.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工程领域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机械工程 |
电子技术或
机械设计 |
《电工学》(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增煌编
《机械设计》 东北大学出版社 孔志礼编 |
材料工程 |
金属学及热处理或
无机化学 |
《金属学及热处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崔忠圻编
《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
控制工程 |
自动控制原理 |
《自动控制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建辉编 |
计算机技术 |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屠祈、屠立德编(第三版) |
兵器工程 |
弹药学 |
《弹药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志军编 |
十、联系方式
研究生学院网址:
http://sylgyjs.nydns.cn/index.files/admin_index.asp(该网站会及时动态发布最新信息,请考生经常关注)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理学院B305)
邮编:110159
联系电话:024-24686219 传 真:024-24686215
联 系 人:张老师 杨老师
(*以上要求、时间安排如有变化以国家主管部门文件为准)